美国财政部制裁缅甸大型犯罪集团,打击网络诈骗与人口贩运
美国财政部对一家臭名昭著的缅甸犯罪集团实施制裁,该组织涉嫌大规模网络诈骗和人口贩运。
2025年5月1日,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将总部位于柬埔寨的Huione集团标记为主要洗钱问题。据称,该集团协助转移了与朝鲜网络盗窃和东南亚“杀猪盘”骗局相关的资金。
如今,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正在进一步追查凯伦国民军(KNA)针对美国公民的犯罪行为。
OFAC加强对缅甸犯罪集团的制裁
在2025年5月3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宣布对凯伦国民军(KNA)实施制裁。KNA是一个跨国犯罪组织,被指控参与多起网络犯罪和人口贩运活动。
该组织活跃于泰国与缅甸边境地区,其领导人包括奇特·周(Chit Thu),以及他的两个儿子Htoo Eh Moo和Chit Chit。
KNA及其领导层被控从一项涉及网络诈骗的大规模犯罪行动中获利,这些诈骗不仅骗取了美国公民数十亿美元,还涉及强迫劳动和人口贩运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
此次制裁依据行政命令13581(修订版)和14014进行,授权OFAC针对威胁缅甸稳定的跨国犯罪组织和个人采取行动。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Michael Faulkender表示:“像KNA这样的网络诈骗行动为犯罪头目及其同伙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同时剥夺了受害者的辛勤积蓄和安全感。”
根据财政部报告,许多参与KNA骗局的人是被迫加入的。
工人被贩运至邻国,被迫进入类似监狱的设施,并在身体暴力威胁下从事诈骗活动。
这些骗局通常针对情感脆弱的受害者,例如丧偶者或经历分手的人群。
诈骗者通过精心设计的虚拟角色与受害者互动,建立信任后诱骗其投资虚假项目。受害者被虚假利润迷惑,不断增加投入,直到诈骗者卷款消失,留下巨大的财务损失。
据财政部引用的数据,仅在2022年,美国公民因骗局损失超过20亿美元,2023年这一数字升至35亿美元。大多数骗局活动可追溯到缅甸的犯罪区域,如凯伦州的KNA控制区。
美国联手欧盟与英国共同制裁KNA
总部位于缅甸凯伦州Shwe Kokko的凯伦国民军最初被称为凯伦边防部队(BGF)。2024年,该组织更名为KNA,可能是为了掩盖其与BGF的联系。
尽管名称发生变化,但KNA继续与军事派别合作,几乎未受任何影响。
KNA向诈骗团伙出租土地、出售电力以维持其设施运作,并提供武装安保以确保其正常运转。来自KK Park等诈骗组织的幸存者作证称,统一着装的守卫佩戴KNA徽章,证明该组织在侵犯人权方面发挥了直接作用。
KNA领导人奇特·周已因支持缅甸军方和诈骗活动而受到英国和欧盟的制裁。在他的领导下,KNA将其犯罪网络扩展至跨国层面。
他的儿子Htoo Eh Moo和Chit Chit也深度参与其中。Htoo Eh Moo与KNA附属商业公司有关联,而Chit Chit则积极率领KNA部队与缅甸军方合作,并在多家KNA相关公司中持有股份。
根据最新宣布的制裁措施,KNA及其领导人的所有财产和经济利益已被冻结。制裁范围扩展至由被制裁个人拥有50%或以上的任何实体。
美国公民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被制裁个人或其冻结资产的交易。
加密大都会学院:即将推出 - 一种新的方式,在2025年通过DEFI赚取被动收入。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个股)
-
在一些风景秀美的偏远农村,外出打工可能是唯一的挣钱方式,也因此,许多乡村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聚集地。...[详细]
-
Ethena 遭控「黑箱」:使用鎖倉代幣偷挖礦,面對質疑充耳不聞
这表明,当我们视工作为幸福的最大来源时,我们就会在变革时期变得情绪上异常脆弱。...[详细]
-
KTV类产品是体验的极致化,而充电宝类产品是刚需的极致化。...[详细]
-
并且,那时一般餐饮企业800块钱一个月包吃包住就能招到一个餐饮用工人员,而如今,最低也要4500元才能招来人。...[详细]
-
为什么“自黑”和“自嘲”呢?因为自黑和自嘲是互联网的营销利器,这些年“风口理论”为小米博得了不少关注。...[详细]
-
业务模式从最初的微信公众号人气推广转移到现在的精品内容电商运营,旨在将内容运营积聚的流量实现最大的销售转化。...[详细]
-
精细化到每一个广告位所带来的转化量、订单销量等等。...[详细]
-
两个SPV为集团各业务和公司的最高层控股主体。...[详细]
-
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每天“写”20篇。...[详细]
-
其业务分为移动游戏、漫画、周边产品、动画和轻小说五个板块,但游戏是绝对的主营业务,2016年前9个月,《崩坏学园2》占营收比重高达96.34%。...[详细]